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Training Program of Architecture
(专业代码:082801H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引进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郑州大学建筑学专业的优势,结合专业教育与注册建筑师培养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建筑学专业知识、良好的设计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建筑设计、交互设计与空间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工作五年左右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人才,能够理解并尊重历史文化,同时具备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能够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道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积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培养目标2:培养具备扎实的建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数字化设计工具进行建筑设计、研究和实践。同时,具备独立进行建筑设计、教学、管理和推广的能力。
培养目标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较强设计实践能力的建筑学人才,熟悉建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能够运用建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等跨学科知识,对建筑项目进行系统性分析,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4:培养具备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拥有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多文化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作用,作为技术骨干在建筑项目的研发和实施中发挥关键作用。
培养目标5:培养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国际视野,对建筑学科的前沿发展和新技术保持敏感和了解。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适应建筑行业的职业发展和岗位变化,为行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做出贡献。通过实践、研究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个人素质。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建筑学与工程原理: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建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中的复杂问题。
毕业要求2:建筑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建筑项目中的复杂问题进行识别、表达、文献研究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或建议。
毕业要求3:建筑设计与开发:能够在综合考虑工程、法律、文化、环境、国际发展趋势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建筑项目中的复杂设计问题,设计和开发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4:建筑学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恰当方法,对建筑项目中的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测试、分析、收集、处理与解释测试结果,并能综合应用不同研究手段,得到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5:现代工具的应用:能够针对建筑学领域的复杂问题,选择、应用及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与工具,并在理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将现代化设计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及相关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全过程。
毕业要求6:设计与社会影响:能够基于建筑学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建筑设计实践和复杂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建筑设计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道德与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与团队协作:能够在建筑设计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解决复杂设计问题。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力:能够就建筑设计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设计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这些毕业要求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建筑学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行业需求。
三、主干学科
建筑学
四、专业主干课程
建筑构造与材料、建筑力学、建筑设计整合、建筑结构与选型、人类环境学、中外建筑史、建筑法规、可持续和再生设计、建筑设计、建筑物理。
五、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5年,弹性修业年限4~7年,符合郑州大学和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毕业要求和授予学士学位规定,分别授予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工学学士学位和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206.5学分(其中通识课程60学分,专业课程112学分,个性化课程26.5学分,实习实践8学分),方准毕业。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训、美术实习、模型制作、建筑调研与摄影、快速设计、建筑师业务实践、毕业设计等。
八、学分、学时汇总表
|
通修 通识 课程 |
分类 通识 课程 |
核心 通识 课程 |
专业 基础 课程 |
专业 核心 课程 |
个性化 课程 |
其中实践 学分/学时 |
备注 |
学期学分 与 学时 |
一 |
学分 |
12 |
11 |
—— |
7.5 |
0 |
0 |
4.83 |
|
学时 |
232 |
176 |
—— |
132 |
0 |
0 |
116 |
|
二 |
学分 |
9.5 |
8 |
0 |
9.5 |
2 |
2 |
8.5 |
|
学时 |
168 |
128 |
0 |
204 |
48 |
32 |
204 |
|
三 |
学分 |
7 |
0 |
0 |
8 |
0 |
3 |
6.83 |
|
学时 |
128 |
0 |
0 |
172 |
0 |
48 |
164 |
|
四 |
学分 |
4 |
0 |
0 |
6 |
6.5 |
2 |
8.17 |
|
学时 |
80 |
0 |
0 |
140 |
120 |
32 |
196 |
|
五 |
学分 |
0.5 |
0 |
0 |
0 |
9.5 |
6 |
5.5 |
|
学时 |
8 |
0 |
0 |
0 |
156 |
140 |
132 |
|
六 |
学分 |
0 |
0 |
0 |
0 |
16 |
4.5 |
7.5 |
|
学时 |
0 |
0 |
0 |
0 |
316 |
72 |
180 |
|
七 |
学分 |
0 |
0 |
0 |
0 |
10.5 |
7 |
2.75 |
|
学时 |
0 |
0 |
0 |
0 |
234 |
112 |
66 |
|
八 |
学分 |
0 |
0 |
0 |
0 |
12.5 |
5 |
7.5 |
|
学时 |
0 |
0 |
0 |
0 |
282 |
80 |
180 |
|
九 |
学分 |
0 |
0 |
8 |
0 |
16 |
0 |
16 |
|
学时 |
0 |
0 |
128 |
0 |
384 |
0 |
384 |
|
十 |
学分 |
0 |
0 |
—— |
0 |
16 |
0 |
16 |
|
学时 |
0 |
0 |
—— |
0 |
384 |
0 |
384 |
|
合计 |
学分 |
33 |
19 |
8 |
31 |
89 |
29.5 |
83.58 |
209.5 |
学时 |
616 |
304 |
128 |
648 |
1924 |
516 |
2006 |
4136 |
占总学分比例 |
15.75% |
9.07% |
3.82% |
14.80% |
42.48% |
14.08% |
39.90% |
100% |
占总学时比例 |
14.89% |
7.35% |
3.09% |
15.67% |
46.52% |
12.48% |
48.50% |
100% |
注:1.理论课以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含上机)24学时计1学分;集中进行的实习、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一般1周记1学分,分散进行的满24学时计1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本专业特点可适当调整学分学时对应比例;体育课32学时计1学分。
2.实践总学分包含综合实践42学分、课内实践合计41.58学分,共计83.58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9.9%
九、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修习要求
(一)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要求修满6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9%。课程设置详见下表。
课程类型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英文名) |
学 分 |
学时 |
各学期计划学分 |
备注 |
理论授课 |
实验实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标明所含劳动教育/国际教育学时 |
通识课程 |
通修通识 |
841036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
3 |
32 |
16 |
|
|
3 |
|
|
|
|
|
|
|
|
8422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 to Maoism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System) |
3 |
32 |
16 |
|
|
3 |
|
|
|
|
|
|
|
|
84220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An outlin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
3 |
32 |
16 |
|
|
|
3 |
|
|
|
|
|
|
|
841065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
3 |
32 |
16 |
3 |
|
|
|
|
|
|
|
|
|
|
392053 |
思想道德与法治(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
3 |
32 |
16 |
3 |
|
|
|
|
|
|
|
|
|
|
841005 |
形势与政策(Policy & Political Situation Analysis) |
2 |
32 |
|
|
2 |
|
|
|
|
|
|
|
|
|
842026 |
“四史”教育专题 (Special topics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Four Histories) |
1 |
16 |
|
|
1 |
|
|
|
|
|
|
|
|
|
331002 |
国家安全教育(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
1 |
8 |
8 |
|
1 |
|
|
|
|
|
|
|
|
|
977002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
2 |
16 |
16 |
|
2 |
|
|
|
|
|
|
|
|
|
152013 |
人工智能通识与数字素养(General Knowled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Literacy) |
3 |
32 |
24 |
|
|
3 |
|
|
|
|
|
|
|
|
841006 |
体育(I)(Physical Education(I)) |
1 |
32 |
|
1 |
|
|
|
|
|
|
|
|
|
|
841007 |
体育(II)(Physical Education(II)) |
1 |
32 |
|
|
1 |
|
|
|
|
|
|
|
|
|
841008 |
体育(III)(Physical Education(III)) |
1 |
32 |
|
|
|
1 |
|
|
|
|
|
|
|
|
841009 |
体育(IV)(Physical Education(IV)) |
1 |
32 |
|
|
|
|
1 |
|
|
|
|
|
|
|
841026 |
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 |
1 |
16 |
|
|
1 |
|
|
|
|
|
|
|
|
|
985001 |
军事技能训练(Military skill training) |
2 |
|
48 |
2 |
|
|
|
|
|
|
|
|
|
|
991101 |
创新创业基础(Fundamental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rship ) |
1 |
16 |
0 |
|
1 |
|
|
|
|
|
|
|
|
|
791001 |
生涯发展与职业认知(Career Exploration and Career Positioning) |
0.5 |
8 |
0 |
|
0.5 |
|
|
|
|
|
|
|
|
|
791002 |
职业定位与技能提升(Career Positioning and Skill Enhancement ) |
0.5 |
8 |
0 |
|
|
|
|
0.5 |
|
|
|
|
|
|
核心通识课程 (修习特殊要求见“注3”) |
—— |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
不少于8学分 |
|
|
|
|
|
|
|
|
|
|
|
|
至少选修其中4个模块,不少于8学分 |
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
|
|
|
|
|
|
|
|
|
|
|
|
哲学智慧与批判思维 |
|
|
|
|
|
|
|
|
|
|
|
|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 |
|
|
|
|
|
|
|
|
|
|
|
生命关怀与现代社会 |
|
|
|
|
|
|
|
|
|
|
|
分类通识 |
861001 |
雅思(I)(IELTS ( I )) |
8 |
128 |
|
8 |
|
|
|
|
|
|
|
|
|
|
861002 |
雅思(2)(IELTS ( 2 )) |
8 |
128 |
|
|
8 |
|
|
|
|
|
|
|
|
|
|
微积分 B(Calculus B) |
3 |
48 |
|
3 |
|
|
|
|
|
|
|
|
|
|
注:1.通修通识课程为全校必修课程,不得自行删减,不同专业开设学期不同,自行补充完整。
2.集中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备注”栏标记“劳动教育课程”;分散开展的劳动教育的学时,在各门课程“备注”栏中标记“劳动教育XX学时”。
3.除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河南音乐学院外所有专业须在“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模块选修2学分课程,人文与社科类专业须在“科学探索与生命关怀”模块选修2学分课程。
(二)专业课程
要求修满专业课120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31学分、专业核心课程81学分),占总学分比例54%。设置详见下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英文名) |
学 分 |
学时 |
各学期计划学分 |
备注 |
理论授课 |
实验实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标明所含劳动教育/国际教育学时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 |
862025 |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 |
1 |
8 |
12 |
1 |
|
|
|
|
|
|
|
|
|
|
862034 |
美术1(Drawing1) |
2.5 |
48 |
|
2.5 |
|
|
|
|
|
|
|
|
|
|
862035 |
建筑制图1 (Architectural drawing 1) |
2 |
32 |
|
2 |
|
|
|
|
|
|
|
|
|
|
862036 |
建筑概论 (Introduction of Architecture) |
2 |
32 |
|
2 |
|
|
|
|
|
|
|
|
|
|
862006 |
*设计过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Process) |
6 |
8 |
132 |
|
|
6 |
|
|
|
|
|
|
|
SARC111(国际教育学时140) |
862004 |
建筑制图2 (Architectural drawing 2) |
1 |
16 |
|
|
1 |
|
|
|
|
|
|
|
|
|
862040 |
美术2 (Drawing 2) |
2.5 |
48 |
|
|
2.5 |
|
|
|
|
|
|
|
|
|
862033 |
*建筑设计流程(Design Processes) |
6 |
8 |
132 |
|
|
|
6 |
|
|
|
|
|
|
SARC112(国际教育学时140) |
862037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Principle of Public Building Design) |
2 |
32 |
|
|
|
2 |
|
|
|
|
|
|
|
|
862042 |
建筑设计121 (Architectural Design 121) |
3 |
4 |
66 |
|
3 |
|
|
|
|
|
|
|
|
ADZD121 |
862043 |
建筑设计122 (Architectural Design 122) |
3 |
4 |
66 |
|
3 |
|
|
|
|
|
|
|
|
ADZD122 |
专业核心 |
863047 |
建筑构造与材料1 (Building Construction 1) |
2.5 |
40 |
|
|
|
|
2.5 |
|
|
|
|
|
|
|
863001 |
建筑力学(Architectural Mechanics) |
2 |
32 |
|
|
|
|
2 |
|
|
|
|
|
|
|
863045 |
*建筑设计整合(Architecture Design Integration ) |
6 |
8 |
132 |
|
|
|
|
|
6 |
|
|
|
|
ARCI212(国际教育学时140) |
863046 |
建筑结构与选型(Architectural Structure) |
3 |
48 |
|
|
|
|
|
3 |
|
|
|
|
|
|
863044 |
建筑构造与材料2 (Building Construction 2) |
1.5 |
24 |
|
|
|
|
|
1.5 |
|
|
|
|
|
|
863004 |
*人类环境学(Hum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3.5 |
60 |
|
|
|
|
|
3.5 |
|
|
|
|
|
ARCI223(国际教育学时60) |
863043 |
中外建筑史(Global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
5 |
80 |
|
|
|
|
|
|
5 |
|
|
|
|
|
863042 |
*环太平洋区域环境设计(Pacific Designed Environments) |
6 |
8 |
132 |
|
|
|
|
|
|
|
6 |
|
|
SARC352(国际教育学时140) |
863041 |
建筑法规(Architectural Laws and Regulations) |
1.5 |
24 |
|
|
|
|
|
|
|
1.5 |
|
|
|
|
863040 |
建筑设计 411(Architectural Design 411) |
3 |
70 |
|
|
|
|
|
|
|
3 |
|
|
|
ADZD411 |
863007 |
*可持续和再生设计(Sustainable and Regenerative Design) |
3 |
4 |
66 |
|
|
|
|
|
|
3 |
|
|
|
SARC331(国际教育学时70) |
863039 |
建筑设计412(Architectural Design 412) |
3 |
70 |
|
|
|
|
|
|
|
3 |
|
|
|
ADZD412 |
863038 |
建筑设计421(Architectural Design 421) |
3 |
70 |
|
|
|
|
|
|
|
|
3 |
|
|
ADZD421 |
864001 |
建筑物理 (Architecture Physics) |
3 |
48 |
|
|
|
|
|
|
3 |
|
|
|
|
|
864011 |
*建筑施工 (Construction ) |
1.5 |
24 |
|
|
|
|
|
|
|
|
1.5 |
|
|
SARC321(国际教育学时24) |
863037 |
*建筑史与理论(History and Theory of Architecture) |
1.5 |
24 |
|
|
|
|
|
1.5 |
|
|
|
|
|
ARCI251(国际教育学时24) |
865015 |
建筑师业务实践(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Practicing) |
16 |
|
16周 |
|
|
|
|
|
|
|
|
16 |
|
|
863055 |
*毕业设计(Architecture Design Integration Capstone) |
16 |
|
16周 |
|
|
|
|
|
|
|
|
|
16 |
ARCI312 |
(三)个性化课程
学生须修满个性化课程26.5学分(含创新创业模块2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3%。个性化课程分为专业进阶模块A、专业进阶模块B、创新创业模块。学生修习路径为绿色建筑(专业进阶A)+公共建筑(专业进阶B)+不少于2学分创新创业课程。
1. 专业进阶模块
要求修满本专业进阶课程24.5学分,开设专业进阶课程共计27.5学分,专业进阶模块详见下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英文名) |
学 分 |
学时 |
各学期计划学分 |
备注 |
理论授课 |
实验实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标明所含劳动教育/国际教育学时 |
绿色建筑 |
进阶限选课程 |
864022 |
绿色建筑概论(Introduction of Green Architecture) |
1.5 |
24 |
|
|
|
|
|
|
|
1.5 |
|
|
|
|
864020 |
建筑设备(Architectural Equipment) |
2 |
32 |
|
|
|
|
|
|
|
|
2 |
|
|
|
进阶任选课程 (须修满8学分) |
864019 |
建筑环境心理学(Psychology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
1.5 |
24 |
|
|
|
|
|
|
|
|
1.5 |
|
|
|
863003 |
城市设计概论(Method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
1.5 |
24 |
|
|
|
|
|
|
1.5 |
|
|
|
|
|
864002 |
CAAD(CAAD) |
2 |
32 |
|
|
2 |
|
|
|
|
|
|
|
|
|
864018 |
场地设计(Site Design) |
1.5 |
24 |
|
|
|
|
|
|
|
1.5 |
|
|
|
|
864017 |
专业英语(Professional English) |
3 |
48 |
|
|
|
3 |
|
|
|
|
|
|
|
|
模块须修满学分数 |
11.5 |
开设课程总学分数 |
13 |
公共建筑 |
进阶限选课程 |
864015 |
建筑设计311(Architectural Design 311) |
3 |
4 |
66 |
|
|
|
|
3 |
|
|
|
|
|
ADZD311 |
864014 |
建筑设计312(Architectural Design 312) |
3 |
4 |
66 |
|
|
|
|
3 |
|
|
|
|
|
ADZD312 |
进阶任选课程 (须修满7学分) |
864005 |
建筑摄影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
1 |
16 |
|
|
|
|
|
|
1 |
|
|
|
|
|
864034 |
快速设计与表达(Rapid Design Visualization) |
2 |
32 |
|
|
|
|
|
|
|
2 |
|
|
|
|
864032 |
室内设计原理(Principles of Interior Design) |
1.5 |
24 |
|
|
|
|
|
|
|
|
1.5 |
|
|
|
864031 |
新西兰毛利文化与建筑(Māori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in New Zealand) |
2 |
32 |
|
|
|
|
2 |
|
|
|
|
|
|
|
864040 |
城乡规划原理 (Theory of Urban Planning) |
2 |
32 |
|
|
|
|
|
|
2 |
|
|
|
|
|
模块须修满学分数 |
13 |
开设课程总学分数 |
14.5 |
2. 创新创业模块
学生可选择创新创业模块课程,作为个性化课程学分,所有个性化修习路径须修习创新创业类课程至少2学分。课程模块以教务部每年发布内容为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验/实践/上机学时 |
开课学期 |
建议开课单位 |
所属专业名称 |
864030 |
建筑师业务(Architectural Practice and Management) |
2 |
32 |
32 |
0 |
7 |
惠灵顿学院 |
建筑学、风景园林 |
(四)暑期小学期
根据课程情况,本专业暑期小学期开设专业实践课,需修满8学分,教学计划详见下表。
其他活动类别/课程类别 |
其他活动编号/课程编号 |
教学活动名称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 |
各学期计划学分 |
备注 |
理论授课 |
实验实践 |
2学期末 |
4学期末 |
6学期末 |
8学 期末 |
标明所含劳动教育/国际教育学时 |
实验实践 |
865011 |
模型制作(Model Making) |
2 |
|
2周 |
|
2 |
|
|
|
实验实践 |
865014 |
建筑调研与摄影(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Photography) |
2 |
|
2周 |
|
|
2 |
|
|
实验实践 |
865003 |
美术实习 (Arts Practices) |
2 |
|
2周 |
2 |
|
|
|
|
实验实践 |
865022 |
快速设计(Rapid Architectural Design) |
2 |
|
2周 |
|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