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实验室与临床科室之间,有一个忙碌而坚定的身影——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格。凭借着对医学的满腔热忱与不懈努力,张格斩获2024年郑州大学“学术之星”荣誉称号,而此前他已经在学术科研领域获得多项荣誉,包括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论文,揽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担任Med Research杂志青年编委。此外,研究成果在GBA - CRTF 2024、GW - ICC 2024等会议交流汇报,还荣获“全国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河南省研究生创新之星”“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成果一等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
本科启梦,初胜科研踏征途
“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责任。”怀揣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张格的医学探索之路,在郑州大学启航。
本科时,张格首次申请到独立研究课题,从此一头扎进生命科学的探索中。那时,他夙兴夜寐,每日面对堆积如山的样本处理时,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核对数据时,他更是严谨细致,每一组数据都反复检查,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差错,在漫长又枯燥的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对科研最初的热忱。
随着数据处理的推进,一些特殊的规律逐渐显现。有一天,一个不同于规律的数据闪现出来,张格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就是实验取得关键性进展的重要节点。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反复进行数据交叉验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所有验证结果都确认无误时——他的预测是正确的!他迫不及待地将成果分享给导师。这次成功的实验,让张格真切领悟到医学科研的魅力,他感慨道:“完成‘COVID - 19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多组学分析’课题时,那种突破未知的兴奋难以言表。”在这一刻,这份强烈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地升华为对学术研究坚定的热爱。也正是这份热爱,让他立志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未知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本科毕业后,张格选择在郑州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受益于学院统一的科研项目分配机制,他加入了心血管疾病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沿科研项目,让前沿科技融入医学的梦想不断前进。
研途攻关,智用AI促突破
研究生时期,在“中原学者”张金盈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唐俊楠教授的带领下,张格及其团队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系统生物学在重大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他们致力于提升晚期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通过构建AI智能预后监测系统,为医生评估病情、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研究初期,团队面临多模态数据融合难题,数据来源复杂且分布杂乱,传统单一的建模策略在面对这样复杂的数据时根本无法稳定、准确地处理,前期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团队也因此陷入困境。作为负责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的核心成员,张格没有被困难吓倒。在导师指导下,他带领团队采用AI Hybrid建模策略,收集多个外部验证数据集,同时引入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减少模型特征的偏差。搭建集成12种建模策略的AI混合框架,探索出132种建模方案。对于这些方案,张格逐一测试,整日对着电脑,不断调整参数、反复比对结果,和团队讨论解决问题,逐步提升模型的适应性和稳健性。
经过不懈努力,团队终于筛选出最优模型,其可靠性和可解释性有了保障,稳定性和泛化能力也大幅提高,为构建AI智能预后进展监测系统筑牢了根基。基于此,团队成功开发出一款免费、公开的网络应用程序,协助医护人员更精准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患者的有力工具。
“这些成果离不开导师指导与团队协作。张金盈教授治学严谨,以深邃洞察力为团队指明方向。唐俊楠教授布局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为我们创造探索前沿学科的机会。同时,团队成员的协作及研究平台的支撑也不可或缺。”张格由衷感谢导师与各团队成员的支持,并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AI与医学交叉领域,助力精准医疗。
病房践责,暖解患者心头忧
张格始终牢记医学生誓言,践行使命担当,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之中。他深知,医学不仅是个人的理想追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实验室和病房以及社会公益服务中,面对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疑虑,他总是站在患者角度耐心倾听。有一位70岁患有慢性心衰的老人,长期服药但病情反复,家属对治疗方案提出疑问,担心长期服药会有副作用,影响生活质量。张格说:“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直接用医学术语告诉她‘该怎么’,而是换位思考,先耐心地倾听她和家属的担忧。随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疾病的机制,并结合她的检查数据,展示药物在控制病情上的实际效果。”同时,他还建立了长期沟通机制,定期电话随访,关注她的身体状况,解答她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几个月后,老奶奶病情趋于稳定,复诊时亲切地拉着张格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张格喜欢运动、听音乐和阅读,对他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是《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书中探讨的人在极端环境中的心理变化、道德困境以及人性在压迫下的复杂表现让张格对医学实践有了全新的启发,他意识到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更是与复杂的个体生命相处,帮助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实现共同康复。
张格的医学探索征程,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新时代青年医者勇攀科研高峰的缩影。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我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心血管内科医生和卓越的科研工作者。”同时,他也建议学弟学妹们从阅读前沿文献入手,培养批判性思维,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刘翊烜 黄梦艺璇 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