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研究中心的建立是郑州大学发展双一流学科、开展新工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心在科学研究方面积极推动新能源、纳米材料、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与传统工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在化工产业领域重视行业发展和技术集成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将建设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广阔国际视野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科技创新型研究中心。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研究中心依托的化工学院,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全球排名前100学科(化学工艺),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心以国家和河南省的能源重大需求为牵引,主要研究能源-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前沿交叉问题,目前设立有清洁能源电催化与电合成;固态电解质与全固态电池;下一代二次电池实用化;能源过程计算模拟与机器学习四个研究方向。
中心负责人周震教授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主持(含已结题)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通过高通量计算、实验与机器学习相结合揭示二维材料储能特性,构筑兼顾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水系超级电容器和锂/钠离子电容器,指导设计了系列钠/钾/镁离子电池新材料;首次提出了基于CO2电催化转化的储锂新机制,据此设计多种储锂新材料,并构筑了可充电Li-CO2电池储能新体系;设计了多种空气电极催化剂,发展金属锂负极保护的新策略,优化了锂空气电池综合性能。在Chem. Soc. Rev.、Prog. Mater. Sci.、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和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被引用30000余次,h-index为101。2014-2020年连续七年入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2018-2021年连续四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2019年国家重大人才工程。2020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现为J. Mater. Chem. A、Mater. Adv.和Green Energy Environ.副主编、Batteries&Supercaps、JPCA/B/C、《过程工程学报》、《电化学》和《电源技术》编委以及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