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22年“当代哲学世界的趋势和前沿”暑期研习班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08-21      点击数量:

2022年8月10日至12日,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和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老子学院联合主办的“‘当代哲学世界的趋势和前沿’——2022暑期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研习班”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顺利举行。

研习班为期三天,共安排八场学术报告,先后由哲学界知名学者陈来教授、吴晓明教授、鞠实儿教授、郝立新教授、仰海峰教授、王路教授、何怀宏教授、陈建洪教授八位教授授课。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0名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分别在线上和线下聆听、学习。

研习班开幕式由郑州大学哲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世勋主持,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仰海峰、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中江分别致开幕辞。

开幕式之后,研习班第一场报告由清华大学陈来教授以“精神哲学与知觉性理论”为主题开讲。讲座聚焦于著名哲学家徐梵澄先生的心学思想,以宋儒和精神主义、精神和精神哲学、精神哲学和理学三方面为切入点,论述了徐梵澄的精神哲学思想理论。研习班第二场是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中国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吴晓明教授围绕着“中国道路的本质是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现代化为什么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本质联系”、“与中国现代化发生本质联系的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具有怎样的意义”、“中国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五个问题,细致地分析了中国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理论关联。

中山大学鞠实儿教授为大家带来第三场报告,主题为“从知识文化相对主义到主位认识论”。鞠实儿教授分析了文化和知识的定义,由此揭示了知识合理性的文化相对性,并提出文化多重融合理论。接着,他将客位文化认识路径与主位文化认识路径做一详细对比,总结了主位认识论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和前沿动态,最后通过“刘徽圆”的生动案例加深我们对这一研究方法的理解。第四场报告由北京大学仰海峰教授带来,主题为“马克思的社会转型思想”。马克思通过整合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潮,描述了从中世纪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过程,经过从理性批判、异化逻辑批判、生产逻辑的建构到资本逻辑批判等思想发展阶段,形成了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批判性社会转型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为大家带来第五场报告,主题为“《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方法”。郝立新教授介绍了《资本论》的理论定位和阅读方法,又深入分析了书中的逻辑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哲学的角度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历史辩证法和历史认识论三者的统一。第六场报告由郑州大学王路教授带来,主题为“语言转向与分析哲学”。王路教授从具体的语言实例出发,带大家领略了语言分析的魅力,从逻辑到哲学,实际上就是在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语言而达到对于世界的认识。

郑州大学何怀宏教授为大家带来第七场报告,主题为“本性的意志与意志的本性”。何怀宏教授详细阐述了意志的概念和分类,在叔本华哲学体系中,世界是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对意志和世界、意志和本性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既是对叔本华哲学研究的必要之举,又是对人的知、情、意、欲探索的重要维度。最后一场报告由中山大学陈建洪教授带来,主题为“今天如何理解同心圆意象”,陈建洪教授引对差序格局进行反思,并指出“同心圆”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乡土社会的特征,我们要在古今之争和中外比较的框架下去理解同心圆结构,甚至由此理解传统儒家伦理思想。

随后,研习班闭幕式由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中江教授作总结致辞。在致辞中,王中江教授引用《哲学中国》发刊词,重新解读哲学的力量和意义,肯定了此次研习班的成果和各位师生的努力。此次暑期研习班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