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哲学中国讲坛:“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方法谈”座谈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14      点击数量:

2024年11月9日上午,由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暨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哲学中国讲坛: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方法谈座谈会在郑州市高新区金桥酒店二楼第四会议室成功举办。座谈会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郑州大学首席特聘教授李存山老师主讲,郑州大学特聘教授田丰老师担任主持,来自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州学刊》《学习论坛》《中原文化研究》的编辑老师以及来自四川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河南省社科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的二十多位老师,交流分享了对于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方法的意见。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部分研究生、本科生旁听了本次论坛。

讲座伊始,李存山老师就表示今天这个主题即便对他而言也是“难言也”,是一个比较难讲的话题,每次有人想请他谈一谈,他都觉得不知从何讲起。因此,在讲座的前半场,李老师首先跟大家分享了他对“气论”问题的一些最新思考,重点强调在中国传统气论那里,道德论与实在论是统一的,性善论的根据就在气论那里,人乃禀“五行之秀气”而生,不存在学界所谓的难以跨越的气论的“卡夫丁峡谷”。

随后李老师回忆了自己以前在中国社科院做编辑的日子,认为作为一名编辑首先要具备以下几点素养。一是要掌握学界前沿动态,关注一些好的课题。二是要有准确无误的判断力,做好论文的筛选工作。三是要注意作者运用的史料是否准确无误、行文是否流畅、有无错别字四是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每位编辑都要不断扩展自己的学术眼光,同时要感谢作者,多与作者沟通交流。

作为一篇学术论文的作者,李老师认为关键在于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学术水平是不断积累起来的,要提升自身论文的含金量,含金量足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作者自身要注意史料运用的正误,行文要流畅。同时也要认识到编辑也是有局限性的,受限于自身的学术眼光和学术兴趣,并不能总是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因此,作为作者也不要因为投稿不中而灰心沮丧,只要心中确有所得,深入研究了自己读书时产生的问题,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并且,只要文章质量高,总会有刊物慧眼识珠,最后能够刊发并且在学界产生影响。

最后李老师还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每个刊物自身的特点,针对期刊的发文风格确认自己的选题侧重点,例如《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涉及多种学科门类,所以刊发的哲学方面的论文多涉及宏观性的话题;《中国哲学史》则多侧重中国哲学史方面的研究等。李老师还对目前部分学术刊物审稿过于重视职称的风气提出了批评,建议刊物用稿应以文章质量为主要衡量标准,并且呼吁学术刊物应多扶持青年学者,多向青年学者倾斜。


接着《中州学刊》编辑部的刘菡老师参与谈论,她认为一篇好的学术文章应该围绕自己的学术阅读兴趣、解决自己阅读时产生的问题,要具备国际视野和时代意识,沿着问题展开严谨论证。针对综合类期刊,文章的选题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要掌握好度。她总结了《中州学刊》对文章题目的三个要求:准确、简洁和醒目。要确认史料的使用是否规范、少用副标题、题目要一针见血。最后刘老师也对李老师提出的编辑也有局限性的看法深表认同,认为编辑与作者要多沟通多交流。


《学习论坛》编辑部的张振华老师则首先回忆了自己当年听李老师讲课的时光,在其中受益匪浅。而针对什么是编辑眼中的好文章这一问题,张老师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选题。要明确自身想要探讨的学术前沿问题,亮明自身的核心观点。其次文章的语言要简洁精炼,表述严谨。最后是要有创新性,而不是单纯观点的罗列。


《中原文化研究》编辑部的柳迪老师认为学术论文的投稿时间也很重要,要注意错峰投稿,例如每年暑假都是投稿高峰期,这个时候文章投稿的竞争压力会大一些,而春节假期前后投稿量较少,若这时候投稿的话,投中率会有所增加。其次她认为作者要把握好刊物的选题、文风以及其作者群体,尽量选择与文章相契度高的刊物。最后她提出希望作者们多注意不同刊物的文章格式和写作规范,这样也更有助于编辑审稿。


《中原文化研究》编辑部的贾晓东老师表示一篇好的哲学文章应该有现实关切。一般来说,编辑们期待的是能够深入还原问题的原初语境,细致剖析解决问题思路,可以给予现实以启示性的文章。在文章的形式上,最好有比较明显的结构和层次。作者应该尤其重视各级标题和摘要的作用,要对这两部分多多打磨,因为标题和摘要是一篇文章的精华和思路的集中体现,好的标题和摘要能让读者们耳目一新,并快速领会到作者的核心观点和新意,有助于作者的文章在大量稿件中凸显出来。


《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邵宇老师首先谈了“作者—编辑—刊物”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作为一名编辑首先要尊重作者,感谢作者,强调作者、编辑和刊物之间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是和谐共生的关系。编辑应当耐心、细心,多和作者团体接触,编研结合。其次,在选题方面,他认为好文章的标题应该以小见大,宏观而不失深刻,体现对学术前沿问题和时代问题的关注。再次,他主张投稿前要分析不同的学术刊物特点,例如高校刊物、社科院刊物和党校刊物等在发文方向上倾向不同,作者要结合自身投稿需求和理论兴趣选择合适的刊物投稿。




其他与会的专家学者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自己关于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看法,四川大学的张培高老师向大家推荐了四川大学生命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辑刊《生命哲学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的邱楚媛老师就认为作者还要具备编辑意识,从编辑的角度复盘自己的写作、反观自己的文章。河南社科院的黄子嫦老师表达了青年学者在投稿中面对的一些压力,以及港台刊物与大陆刊物对待和处理稿件的一些差别。

最后,本次论坛的召集人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的李彬老师感谢了各位发言人的精彩发言,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李老师指出,青年学者应该努力转变心态,积极成为学术共同体的参与者,不能搞独白式的学术研究,要关注学界动态,与学者同仁尤其是期刊编辑积极交流互动。李老师再次感谢了主讲人李存山老师以及各位与谈的编辑和参与本次活动的校内外老师,希望河南省内哲学工作者要与省内外学者和刊物加强交流和联动。在热烈地讨论和交流中,本次座谈会圆满落幕。

(图文:郎少振;审定: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