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传媒研究院

中原传媒研究院 “人机协作视域下的智能传播” 学术论坛 线上成功举办

学者齐聚“云端”、共话智能传播。在智能传播全方位渗透进当下新闻传媒业的进程中,及时汇聚行业共识、交流前沿创新成果至关重要。11月26日,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原传媒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人机协作视域下的智能传播”学术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李本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巢乃鹏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廖圣清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林爱珺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段淳林教授七位学者,为与会专家。论坛开幕式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晓伟教授主持,河南广播电视台台长、中原传媒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原传媒研究院院长王仁海先生(徐键代)、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教授分别致欢迎辞。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致欢迎词)

张举玺院长在致辞中谈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服务社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与会的各位学界同仁在此过程中也做出了诸多贡献。中原传媒研究院是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郑州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协议》规划成立的一家科研机构、智库与咨政平台,是建立河南省传媒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次“云端”会议借此契机汇集了多位具有深厚理论经验和丰富学术成果的传播学者,希望能从不同维度拓展对智能传播的认识,全面描绘智能传播的图景,探究智能传播对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促成智能传播研究领域不同学者间的对话与合作。

undefined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昌凤教授)

undefined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李本乾教授)

undefined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彭兰教授)

对于智能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李本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分别以《人机交往与传播新生态》、《双智能传播共振风险及其防范》和《智能媒体中的人机协同》为题,从人机交往、双智能传播和人机协同三个方面进行了共享。陈昌凤教授详细讲述了人机交往的背景和人机共同塑造的传播生态。她认为,人机交互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兴起的背景下,机器不再仅仅扮演辅助交流的角色,而开始成为动态参与传播的主体,这使得“以人为中心”的思维和理论受到挑战。我们需要理论的想象力,创新伦理范式和理论。李本乾教授从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双智能”共振传播风险入手进行分享,认为虽然人工智能的风险很大,但如果人工智能或人类智能结合起来,造成的共振传播风险对人类社会的危险可能更大。他提出了人机共生的“多棱金字塔”治理模式,并希望借此模式“建立人机共生的新生态环境”。彭兰教授首先肯定了人机协同生产内容的正面价值,认为人机协同带来内容生产力的增强。在未来,人与机器不能成为“你进我退”“彼长此消”的关系,而是人与机器越来越协同,甚至共生,应该实现人机协同。她同时提出人对机器能力的应用应适当克制与约束。面对可能出现的“人沦为机器的奴隶”的严峻考验,人文社科学者对人机协同的反思十分必要。

undefined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段淳林教授)

undefined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巢乃鹏教授)

对于计算传播,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淳林教授从《计算逻辑与价值效益:计算广告价值网络理论的新探索》视角,提出从广告的计算逻辑和价值效益层面对计算广告价值网理论进行最新探索,将理论和实际、教学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她强调计算广告可以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以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洞察为基础,实现计算逻辑与价值效益的有机统一。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巢乃鹏院长从《计算传播学的缘起与研究现状》视角,提出计算传播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应该回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他强调首先要关注计算视角的舆情研究,从计算视角促进互联网舆论治理显然是当代中国必然直面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之一。其次要关注计算视角的国际传播研究,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大国博弈加深、文化冲突激烈的情况下,从计算视角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第三是关注计算视角的健康传播研究。大量基于对社会公众行动轨迹和社交行为数据的计算研究,被广泛应用于对新冠确诊病例的预测和疫情公共信息传播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undefined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廖圣清教授)

undefined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林爱珺教授)

对于智能传播中的新闻实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廖圣清教授就《网络新闻回帖中的受众互动与群体极化以情绪为中介变量》进行了分享,他强调了情绪在受众互动与群体极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通过构建并验证受众互动、情绪与群体极化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他认为,在群体讨论中,受众互动既能够提供信息,也能够确立个体的社会化身份与地位,对群体极化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将当下的网络空间打造成为受众理性表达、民主协商的交流沟通平台,从而营造清朗、和谐的网络环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林爱珺以《机器人写作的类版权制度研究》为题,重点讨论了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对机器人能否成为版权意义上的“作者”?机器人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应当给予法律保护?等问题的思考。她认为,应将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保护机制与著作权制度区隔开来,尽可能不对现有著作权制造成冲击。她进而提出未来应参照著作权制度,建构一套能够容纳人类和机器人多主体的“类版权制度”。

本次论坛分为上、下午两场,分别由中原传媒研究院副院长周鹍鹏教授和中原传媒研究院副院长、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党东耀主持,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素侠教授全程参与了该次学术交流活动。在论坛闭幕式上,三位教授认真总结、分析了本次论坛的筹备和运行情况,一致认为:师生通过聆听专家的学术报告了解了智能传播的前沿理论和研究动态。郑素侠院长总结指出,这次论坛举办的非常成功,各位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希望在今后的学术举办过程中,聚焦论坛主题、明确学术方向、充分尊重专家研究成果,适量增加讨论环节,更进一步提高举办学术论坛的效果。(供稿:中原传媒研究院 李红霞 陈紫寅)

undefined

(与会人员合影)


13 位专家成员 107 件学术成果

About Us

中原传媒研究院,简称中原传媒智库,是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郑州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协议》,部校双方共建,是一家集科研、智库和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建立河南省传媒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一个重要平台。

详情

Contact Us

©Copyright 2020 中原传媒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