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机构设置
管理机构 | 业务部门 | 附属机构
肿瘤研究所
2021-04-07 浏览:

肿瘤研究所是在原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队(建于1976年)和原营养食品研究室(1987年成立)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目前研究人员14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人,博士学位10人,试验技术人员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河南省千人计划1名,郑州大学学科特聘教授2人,郑州大学优秀拔尖人才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

研究所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进行肿瘤防治和治疗领域的研究,先后和美国德州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及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研究方向主要涉及:1)肿瘤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与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2)多组学方法研究肿瘤发展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及修饰基因;3)光动力及光、声遗传学在肿瘤及其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4)生物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培养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为科研课题的实施和学科梯队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近10年来,研究所主持“十二五”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教育部人才项目1项,河南省人才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荣获省部级奖15项;我所研究人员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文章近1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近十项,出版专著5部。

目前,我所秉承“开放兼容,务实创新”的态度,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大力引进高水平学科方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力争把我所建立成一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队伍。

肿瘤所研究方向

一、肿瘤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与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

研究恶性肿瘤早诊早治的肿瘤标志物。通过高通量多组学筛选外周血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自身抗体、非编码RNA等生物标志物,并通过流行病学评价和临床验证,寻找对不同恶性肿瘤具有标志性特征的液体活检标志物,实现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对候选标志物进行功能和机制的深入探讨。

二、多组学方法研究肿瘤发展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及修饰基因

研究肝癌发展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及修饰基因。以临床样本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肿瘤患者组织样本进行了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修饰组学(磷酸化、乙酰化)等研究,建立多组学数据库,寻找癌症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及修饰基因,在细胞和动物水平进行机制研究,为癌症的临床研究、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

三、光动力及光、声遗传学在肿瘤及其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膜骨架蛋白与肿瘤的相关性,膜骨架蛋白对肿瘤光动力治疗敏感性的影响,膜骨架蛋白对机体免疫功能与免疫信号活化转导的调节,进而更深入的研究影响PDT光动力治疗的免疫调节的分子与调控机制,PDT联合免疫治疗提高PDT疗效等,旨在寻找PDT新的调控因子以及探索其在PDT抗肿瘤免疫中的调控机制,为临床PDT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光、声遗传学研究主要涉及新型光敏、声敏蛋白的发现和改良,及该技术在肿瘤和神经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四、生物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生物材料研究主要涉及人工骨,人工血管,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及其它新型纳米材料在肿瘤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该研究领域获得国际认可,和多个企业具有良好的科研合作计划。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北路40号 邮编:450052

电话:0371-66963817 邮箱:yyyky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