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举办2025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智能计算创新设计校园预选赛(郑州大学专场)总结会暨颁奖典礼。学院党委书记、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执行主任商建东,副院长、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副主任郭恒亮,中科曙光智能计算事业部副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吉青,生态合作顾问郑宇出席典礼。
商建东致辞。他对参赛学子提出殷切期望:“智能计算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仍待突破,希望你们以此次赛事为起点,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敬畏之心,在并行算法、国产芯片研发、量子计算等前沿方向深耕细作,既做‘从0到1’的破局者,也做‘从1到N’的开拓者。”他特别强调,青年科技工作者需始终牢记“科技向善”准则,在数据安全、算法伦理、绿色计算等领域以负责任的态度探索技术边界,“既要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更要成为科技治理的参与者。”
吉青做点评。他围绕智能计算产业趋势与人才培养方向提出“理论教育+场景实践+前沿课题”的三维培养模式。一方面建议高校优化课程体系,增加智能芯片、分布式计算、AI算法工程等交叉学科内容;另一方面呼吁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流程,通过真实项目导入、导师驻校、学生实习实训等方式,帮助青年人才快速对接产业需求。
郭恒亮总结讲话。他表示,赛事自启动以来,共有65支队伍、110余名学生报名参与,参赛作品在算法创新性与计算效率上实现双突破,赛事中涌现出一批兼具“硬核技术力”与“卓越软素养”的青年人才,希望青年学生不仅深耕智能计算核心技术,更在团队协作、攻坚克难中展现出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担当。

经专家评审,本次赛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及优秀奖10项,获奖队伍代表依次登台领奖。
获奖团队学生代表陈思发言。她从技术路线、创新点到参赛感悟作了生动分享,展现了青年学子对智能计算的深刻理解与探索热情。
中科曙光生态合作顾问郑宇以《国产算力软硬件耦合优化与实践》为题作专题报告,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场景,深入剖析国产算力平台的技术挑战与突破路径,为师生提供了贴近产业实践的技术洞察。
作为智能计算领域的重要赛事品牌,本次校内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子搭建了技术实践与交流的平台,更探索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未来,郑州大学将持续以赛事为抓手,推动智能计算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输送更多“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