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6日,2025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智能计算创新设计赛(简称“先导杯”)在安徽合肥圆满落幕。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联合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派出多支队伍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共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优胜奖5项。郑州大学以9项大奖的佳绩,成为本届赛事获奖数量最多的高校。

作为AI计算开放架构在产学研领域的核心实践,本届“先导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科曙光联合承办,吸引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等全国1200所高校的近万名学生参赛。大赛首次创新性地采用“教学训赛”综合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构建系统思维、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大赛直面AI工程化落地的关键难题,设置三道极具实践价值的赛题:“MoE语言模型端到端效率优化”瞄准大模型在实际部署中的性能瓶颈;“ONNXRuntime算子性能优化”深入AI推理框架底层;“GMRES算法优化”则回归高性能计算核心命题,探索如何利用国产算力实现极致性能。赛题设计既考验算法理解,更注重系统优化与工程实现,致力于引导学生超越“调参训练”的应用层面,真正理解计算的本质,体现了“产业真题、科研真练”的鲜明导向。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6项。郑州中心两支战队双双斩获一等奖,表现抢眼。其中,由张驰、王少杰、刘雪龙等学生组成的“自动驾驶之心”战队,在“MoE语言模型端到端效率优化”赛题中荣获一等奖;由韩宇博、耿绍彬等学生组成的“二极管小子”战队,在“GMRES算法优化”赛题中勇夺一等奖。商建东、郭恒亮、韩林、郭阳、高需、吴刚、张杜娟、吴昊等多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这一佳绩,延续了郑州中心在“先导杯”赛事中的优秀传统。





自建成以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组织参与“先导杯”等高水平赛事,有效提升学生在国产算力平台上的系统研发能力,为推动自主可控的智能计算技术发展储备了优秀人才。未来,郑州中心将持续深化“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打造具有超算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我国智能计算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大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是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系统能力研究专家组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重要学科竞赛。大赛聚焦高端芯片与基础软件人才培养,设有CPU设计、操作系统设计、编译系统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智能计算系统设计和智能计算创新六个赛道。大赛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坚持开源和产学研协同的办赛模式,锤炼学生的技术创新、工程实践与团队协作能力。赛事入选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榜单,搭建起高校、企业和创新人才交流的平台,为国家的科技战略培育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