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近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袁慧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了肠道菌群与DSPN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RCT研究论证了菌群移植治疗DSPN的新策略。最新研究成果以题为“Gut microbiota modulate 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的学术论文发表在期刊Cell Metabolism上。袁慧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晨虹与赵立平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杨俊朋博士、杨雪丽硕士,...
2023-07-17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年人中最常见和最致命的胶质瘤类型,患者平均生存期14.6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5%,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胶质瘤至今尚无有效防治药物。《Science》曾撰文指出“炎症是所有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炎症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炎癌转化已得到公认,但已有抗炎药物对癌症基本无效。究其原因,可能与炎症中尚有未被发现的新靶点有关。因此,进一步探讨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发现新的防治靶点...
2023-06-19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亚洲地区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早期症状不明显和恶性程度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国是食管鳞癌高发国家,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仍然是手术、化疗和放疗。近年来,尽管有少量新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但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因此,深入探究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积极寻找可抑制肿瘤生长的靶点,对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日,郑州大学/中美(河南)荷美尔肿...
2023-05-08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静华教授团队与空军军医大学朱平教授团队、上海大学陈亮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ysteine carboxyethylation generates neoantigens to induce HLA-restricted autoimmunity”的长篇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泛蛋白修饰组学技术并发现了新型蛋白修饰和诱导限制性自身免疫。杨静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通讯单位。一般情况下,基因可编码并翻译...
2023-03-22
近日,郑州大学刘康栋教授/董子钢教授团队首次发现了毛兰素通过靶向CRAF和MEK1/2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组成型激活并阐明作用机制。该研究成果“Erianin suppresses 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MAPK signaling pathway by inhibition of CRAF and MEK1/2”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王鹏磊博士、贾雪超博士和鲁冰冰博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董子钢教授和刘康栋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
2023-03-09
近日,郑州大学董子钢教授团队首次发现了木香烃内酯能够克服肺癌中奥西替尼耐药性并阐明作用机制。该研究成果“Costunolide is a dual inhibitor of MEK1 and AKT1/2 that overcomes osimertinib resistance in lung cancer ”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Molecular cancer》上(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41.4)。田雪利博士和王瑞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董子钢教授和Mee-Hyun Lee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2-10-19
近日,郑州大学董子钢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题为“The comparison of cancer gene mutation frequencies between China and U.S.”的学术论文。该研究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得到全癌症谱肿瘤相关基因突变频率,并通过与美国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TP53,EGFR等基因突变频率在两国有较大差异,并分析了其相关原因,结合肿瘤突变谱对我国肿瘤开展精准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大学博士研...
2022-10-02
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联合妇科、麻醉科、超声科等多个科室,成功实施院内首例高难度超声引导下经腹部和经阴道联合取卵术,给患有严重的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带来希望。患者31岁,患有严重的子宫腺肌症,在外院就诊时,医生曾建议其切除子宫。为圆自己的“母亲梦”,患者到三附院生殖医学科就诊。针对其特殊情况,生殖医学科进行了疑难病例讨论,经过评估,大家认为可以先进行超促排卵冷冻胚胎保存生育力,进而治疗...
2022-09-29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新巍教授研究团队在气道内支架研发上取得新突破,研究成果以 “Synergistic effect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cisplatin in combating inflammation and hyperplasia of airway stents”为题在国际权威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上发表。博士后赵亚楠和韩新巍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李兆南和硕士研究生田川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2022-07-28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建军教授带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和南京大学石云教授团队、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许争峰主任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以题为“Enhancing GluN2A-type NMDA receptors impairs long-term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learning and memory”的论文在精神病学领域顶级期刊《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Nature 子刊)在线发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杨建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