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
近日,河南省文明办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河南好人榜”上榜人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国俊当选敬业奉献河南好人。2020年1月15日,54岁的张国俊临危受命,成为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1月24日,河南省召开首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新闻发布会,张国俊作为专家在列,详细介绍全省确诊病例的救治情况。这并不是张国俊第一次站在传染病防治前线了。2003年,“非典”肆虐,...
2020-05-07
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功实施医院首例胎儿镜下激光凝固绒毛膜血管瘤血管手术,帮助一例孕妇和胎儿脱离生命危险。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瘤,因为血供丰富,回流的低氧血及红细胞在瘤体内毛细血管网的破坏而引起胎儿贫血,多单发,可生长在胎盘及脐带任何部位,以胎盘表面多见。当胎盘血管瘤直径大于5cm时可产生母儿并发症,如羊水过多、贫血、充血性心力衰竭,胎儿水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血小板减少,胎儿窘迫及死...
2020-04-27
近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部分援鄂医疗队员、援助省内抗“疫”医疗队员受邀前往巩义,与巩义市公路管理局的中铁七局G310巩义境改建工程建设项目党支部与G310巩义境改建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一起,开展“学英雄、做英雄,建设公益我最行”党建共建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工委书记谷振清,全国劳动模范、巩义市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医疗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董薇,巩义市市委、市政府相关...
2020-04-25
17年前,非典肆虐全国,在病情最危机的时刻,他没有退缩,怀着对社会,对病人高度的责任感,第一个报名进入非典病房;11年前,在抗击甲流的战役当中,他作为河南省卫生厅防治甲流专家组成员,足迹遍布省内各个地级市,为控制和战胜甲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7年后,他再次站到了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最前线,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他,就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危重症学科主任张国俊。“我申请去信阳,守好河南的...
2020-04-19
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利用微创手术成功治疗了一例重症K-M综合征患儿,使出生不足8小时的重症血管瘤患儿转危为安。重症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消耗性凝血异常,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又称K-M综合征(kasabach-merritte syndrome, KMS)。多在新生儿期及小婴儿期发病,主要表现为迅速增大的血管瘤,全身血小板破坏减少性紫癜、凝血障碍、贫血、皮下出血甚至累及多器官出血,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自...
2020-04-19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4小时内成功完成了三例急诊肺移植手术,为三名患者赢取了重生的机会。11日凌晨,一附院胸外科赵高峰教授得知北京有一位脑死亡捐献者供肺与患者配型成功,立刻安排科室医生前往北京交接肺源。因北京防疫管控措施严格,无法顺利前往供肺所在医院,在与北京的医院沟通后决定由该医院安排救护车将供肺送往北京西站,经由北京西站开放绿色通道进行交接,傍晚6点21分,一附院方泽民医生取到肺源。与此同...
2020-04-16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力以赴、抗击病毒,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逆风而行,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而奋斗!”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临危受命、启程出发。郑大五附院感控专家、副主任医师万琳主动请缨,与医院27名队员一道出征,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武汉市第四医院。在工作中,她一丝不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全体队员感染防护工作,确保队友“零感染...
2020-04-12
日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牛光明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了一例脑干出血微创精准穿刺手术,帮助一名30多岁的脑干出血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患者在2周前经诊断为脑干出血,刚入院时,自主呼吸微弱、深昏迷、双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病情非常危重。经二附院神经外科多医师会诊后,在科主任牛光明教授的指导下,于患者发病16小时后对其实施了高精度神经导航下脑干出血微创穿刺,将一根引流管精准植入到患者的脑干出血部位。手术非常...
2020-04-11
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二病区韩丽萍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免举宫)+ 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切除手术”,为宫颈癌患者成功保留子宫。该患者30岁,经诊断为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需要立即手术治疗。由于病人具有强烈的生育愿望,韩丽萍教授与团队刘哲颖博士、刘丽雅医师等共同讨论后,决定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免举宫)+ 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切除手术”。鉴于病人...
2020-04-09
近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通稿时,用了一张新闻照片,照片中步履坚定、眼神坚毅的医护人员们,正是由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教研室主任张卫青担任护理组组长的郑大二附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张卫青时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一位医护人员虽然都知道这次任务风险很大、异常艰巨,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她说。富有经验勇担当 关键时刻挑大梁此次抗击疫情,并非张...
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