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信息
会议日期:2025年11月26日
Date: 26th November, 2025
会议地点:中国,郑州,郑州大学
Venu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China
二、会议主旨
本次会议聚焦中原区域大气氧化性驱动的PM2.5与臭氧污染耦合机制及协同防控,旨在破解“氧化性增强→二次污染加剧”的核心矛盾。会议邀请中德两国四位顶尖学者,围绕自由基化学、二次污染形成机制及城市尺度协同治理策略开展深度交流,通过分享最新观测技术、烟雾箱实验和模型研究成果,搭建跨学科、跨国界对话平台,形成针对区域大气“氧化性阈值”的精准调控方案,支撑中原城市群PM2.5与臭氧协同防控的攻坚目标,为重污染区提供“化学机制→治理实践”的中原样本。
三、会议报告
报告1:自由基在大气化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Report 1: The Role and Impact of Radicals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报告2:激光光解-激光诱导荧光系统研究自由基反应动力学
Report 2:Kinetic Investigations of Radical Reactions Utilizing a Laser Photolysis-LIF System
报告3: 烟雾箱技术及二次污染形成机制研究
Report 3:Introduction to Smog Chamb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udy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econdary Air Pollution
报告4:自由基化学驱动下我国超大城市O₃与PM2.5协同调控机制
Report 4: Toward the Synergistic Management of Ozone and PM2.5: A Free Radical Chemistry-Guided Study in Chinese Megacities
四、会议组织
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School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ZhengZhou University
五、会议联系
董老师 18625573051
梁同学 18237075717
六、报告专家简介
Andreas Wahner教授
享誉全球的大气化学家,曾任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及于利希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研究所所长,长期在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作为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共享者,为推动全球对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问题的认知与应对作出了卓越贡献。Andreas Wahner教授的研究聚焦于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复杂相互作用,在大气化学模拟与污染预报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开创性地研发了多套用于大气关键组分测量的尖端探测仪器,主导了系列国际大型观测计划,并开发了领先的对流层化学气候预报模型。主导研发的HOx自由基测量系统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Andreas Wahner教授目前在Science、Nature、PNAS、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百篇。其战略性视野为中国的大气环境治理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而宝贵的支持,成为中德科技合作的重要桥梁与典范。
Hendrik Fuchs教授
国际著名大气化学专家,现任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及科隆大学教授。研究聚焦于大气自由基化学,通过发展激光诱导荧光等先进光谱分析方法,系统揭示自由基在大气污染物清除和气候效应中的关键作用,深化了我们对大气化学过程的认知,更为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Hendrik Fuchs教授已发表论文近百篇(1篇Nature,3篇Science,2篇Nature Geoscience,1篇Science Advance和1篇PNAS),总引用为5986次。2016年,荣获欧盟研究理事会Consolidator Grant基金的资助,并于2018年获科隆大学荣誉学位。同时,担任AMT副主编,并于2023年合作出版了《A practical guide to atmospheric simulation chambers》专著,为该领域的方法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nna Novelli研究员
大气化学领域的资深科学家,现任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聚焦大气自由基化学,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降解过程、臭氧形成路径及有机过氧自由基的化学机制等前沿方向。Anna Novelli研究员在实验设计与机理研究方面展现出卓越能力,系统开展了烟雾箱实验与反应动力学研究,致力于揭示二次污染物形成的关键化学过程。此外,积极推动跨学科、跨国界的科研合作,参与大型观测项目,其研究成果为理解城市大气化学演化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对应对当前大气污染挑战具有显著科学价值。迄今已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实验方法创新与机理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谭照峰研究员
2024年起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长期从事大气自由基化学和二次污染防治方面研究,研发全系列大气自由基测量技术,率先实现真实大气RO2自由基分类测量。构建了ROX自由基全过程自由基外场观测“闭合实验方法”,发现自由基新来源在北半球中纬度城市地区存在普适性,提出控制活性卤素和人为源单萜烯的重要性,为城市大气污染调控提供新理论依据。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One Earth, 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e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s等,其中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总被引4000多次。担任全球大气自由基工作组核心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指南专家,《十五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编写组专家。
2025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