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许群、刘威、马俊杰老师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团队,在钙钛矿半导体与超临界低维材料交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构建了新型“二维非晶等离激元–钙钛矿”光耦合体系,并实施光电双模态耦合工程,协同抑制光学耗散与载流子能量无序性,实现了光电转换性能与运行稳定性的同步提升。
研究发现二维MoO₃₋ₓ在中间态电子的介导下展现出独特的非线性等离激元效应,可在纳米尺度内强烈汇聚光场能量,使光子利用率提升59%,并有效抑制光学耗散。强Mo–I相互作用诱导钙钛矿八面体晶格沿(100)取向生长,形成低缺陷、高有序的载流子传输通道。基于光电双模态协同优化的策略,使该器件在单面条件下实现20.73%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在双面光捕获结构下等效效率创纪录地达到27.33%,刷新了纯相全无机钙钛矿光伏器件的最高性能。
在运行稳定性方面,未封装器件在1 Sun光照及65±5°C加热条件下,T₈₅寿命超过1000小时,显著优于传统二甲基铵(DMA)掺杂体系,展现了优异的热光稳定性和实际应用潜力。
该成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光物理调控思路,展示了超临界制备二维非晶材料与钙钛矿光电融合的巨大潜力,为高性能光电器件的开发提供了新技术路径。

研究成果以“Intermediate-States Mediated 2D MoO₃₋ₓ Plasmon Enabling Pure-Phased CsPbX₃ Photovoltaics with 27.33% Bifacial Efficiency”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 上,文章第一作者为蔡猛、刘威,通讯作者为许群、宋延林、马俊杰。
文章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1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