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至10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高电压与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决赛在安徽合肥市合肥工业大学顺利举行。本届竞赛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电压技术》和《High Voltage》编辑部联合承办。该竞赛以“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驱动发展”为办赛理念,聚焦高电压与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的前沿和热点,引导大学生开展高电压与放电等离子体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的有效衔接。本届竞赛共设八个赛区、四个竞赛主题以及三类赛道,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海外的243家单位报名参赛,共收到有效作品801件,参赛师生约5600人,经过赛区推荐、网络评审、会议评审和全国竞赛专家委员会评审,共遴选出283件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

(竞赛合影)
本届竞赛共评选出全国一等奖111件、二等奖161件、三等奖281件。郑州大学农学院焦浈教授团队提交的两项作品,以其鲜明的学科交叉特色和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创新视角,赢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荣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郑州大学参赛选手合影)
全国一等奖作品(科普传播类C-科普视频赛道):由申婉莹、张婧、李新悦等同学创作完成的《农残“黑洞”:等离子体技术守护舌尖上的未来》,指导教师为马若男、焦浈。该科普视频作品巧妙地将复杂的科技原理转化为公众易于理解的科普内容,有力传播了等离子体技术作为“舌尖安全卫士”的巨大潜力,对提升社会认知、推广绿色技术具有积极意义。

队长申婉莹进行项目汇报(左)和代表团队领奖(右)
全国二等奖作品(自主创新类A-绿色环保赛道):由王进杰、徐萃、赵路瑶、尚薇薇等同学完成的《农田“水先锋”PAW开启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革命》,指导教师为马若男,焦浈。该项目聚焦前沿的等离子体活化水技术,探索其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农药科学减量施用、同时显著提升农药效能的应用路径。

队长王进杰进行项目汇报(左)和代表团队领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