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 2025 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动员会成功举行
2025-01-231月2日,我院焦浈教授团队全面阐述了植物病原真菌通过分泌效应子操控植物免疫系统的主要策略,重点总结了大丽轮枝菌效应子在致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棉花的防御响应机制,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瓶颈。相关成果以《Role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effectors in interaction with cotton plants》为题,发表在植物病理学专业期刊《Phytopathology Research》上,并被选为该期刊2025年新年首发推文。植物与病原菌长期共同...
近日,我院乡村振兴创新中心揭示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棉田高温干旱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空间尺度的同步性变化。研究成果强调了全球棉田采取适应对策的紧迫性和热点区域,为提高棉花生产系统的适应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Increasing exposure of cotton growing areas to compound drought and heat events in a warming climate”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上。棉花是重要的天然纤维和...
近日,我院乡村振兴创新中心揭示了新疆地区棉花产量歉收的空间同步性,定量评价了气候平均态和极端态如何驱动新疆地区棉花产量波动。研究成果为创新区域适用性的棉田管理对策,提升气候变化韧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Climate normals shape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cotton yield failures compared to dominant impacts from climate extrem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上。棉花是...
近日,我院合成生物学团队利用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成功构建了棉花全生育期主要组织器官的代谢调控网络(Cotton Metabolism Regulatory Network),并进一步鉴定到关键基因GhKCS1b_Dt,该基因通过影响超长链脂肪酸合成调控纤维伸长。该研究为理解棉花生长发育调控和纤维伸长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棉花分子育种和纤维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以“Cotton Metabolism Regulatory Network: unraveling key genes and pathwa...
近日,我院乡村振兴创新中心开展了有机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发现有机改良剂投入可降低土壤盐碱胁迫,增加土壤养分和作物生产力。研究结果为有机物料改良盐碱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Trade-offs of organic amendment input on soil quality and crop productivity in saline-alkali land globally: A meta-analysi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欧洲农学杂志(European Jou...
4月29日,农学院李付广研究员团队在棉花中发现了具有广谱应用价值的新型高效杀虫蛋白,解析了相关分子机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相关成果以“iJAZ-based approach to engineer lepidopteran pest resistance in multiple crop species”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Plants》。农学院李付广研究员为论文总通讯作者,河南省特聘教授任茂智教授、上海辰山植物园陈晓亚院士、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Jonathan F Wende院士为论文...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57号
邮编:450001
电话:0371-67785095(党政办) 0371-67785055(研究生教学办公室)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