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农学院焦浈教授团队在化学工程领域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PAW)关键活性粒子与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控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PAW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利用高电压电离空气产生的等离子体能够进一步与水作用后产生富含各种活性氮氧成分的PAW,但是PAW成分复杂,发掘其中的关键活性成分,进而调控其产生是PAW应用于农业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解析PAW中的众多活性粒子,包括∙OH,1O2,O2-,H2O2,NO,ONOOH,NO2-,NO3-等,最终确定具有生物效应的关键活性粒子是NO和ONOOH。而ONOOH和NO的理化特性差异决定了不同杀菌模式:ONOOH更容易诱发细胞膜氧化损伤,从而直接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真菌死亡;而NO能够快速进入胞内,进而引发一系列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细胞进入VBNC状态。

PAW中关键活性粒子理化特性差异及其诱发真菌不同死亡模式图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7738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许航博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焦浈教授、马若男副教授和武汉大学邵涛教授,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