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授权点依托雄厚的学科力量与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高端平台为依托、以特色优势学科方向为“横梁”、以专业(系)为“纵轴”的“π”型科教融合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支撑了知识体系、组织体系、平台体系“三位一体”的有组织科教融合。学位点现有教职工302人,包括陈国良院士、邬江兴院士、王恩东院士、樊会涛院士、彭寿院士等领军科学家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6人(含讲席教授等柔性引进岗位),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252人,形成了多个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实现“院士运筹帷幄+国家人才具体指挥+青年骨干冲锋陷阵”的有组织科研大团队。
郑州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包含四个方向:集成电路工程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与系统、智能传感系统和信号电路与系统四个培养方向;计算机技术包括结构与高性能计算、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与软件服务、图像视频处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计算、生物信息计算与数字健康六个培养方向;控制工程包括机器人感知与控制、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智能计算与优化控制三个培养方向;人工智能包括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虚拟现实、机器智能与人机交互与自然语言处理四个培养方向。
近年来,由学位点教职工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和企业委托重大横向120余项,“十三五”期间获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超3亿元,取得了一批重要标志性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2021 年是郑州大学进一步推进研究生高质量发展改革探索的一年,学院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与郑州大学的相关文件,思考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探索建立学院研究生培养新机制新体系,完善工作细则。
进一步完善了“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毕业成果基本要求”、电子信息学位点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方案”;按照学校要求,对“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评聘办法”等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学院“学位质量审查小组工作机制”;围绕导师队伍提升建设,初步完成了“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管理办法”和“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讨论稿;探索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培养方案。
(二)师资队伍建设
2021 年度新增硕导15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50%具有国外留学访问经历,导师队伍年轻化。
(三)培养条件建设
1、聚焦立德树人,推动“课程思政”教学。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开设专业与人文知识相关的系列专题讲座,将专业知识与人文文化、课程思政相渗透,增强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与思想素养培养, 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家国情怀、有理想、有奋斗精神的高质量高等专业人才。
2. 构建科学的教学培养体系,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依据科学性原则、国际化原则、一级学科原则、硕博贯通原则、课程精简原则,结合电子信息学位点实际情况,将学科基础知识与前沿研究发展融汇结合,以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高质量高等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开展案例教学。
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
不断优化整合了导师资源,完善校内外导师遴选方法和机制;定期座谈调研, 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能力。师资力量在不断提升,为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保障。
4. 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创新氛围。
电子信息学位点建有 1 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超算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目前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国家级重大课题为支撑,为研究生进行自主创新研究活动提供利于学习科研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在导师言传身教下,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精神不断提高。
5、实施教育国际化工程,培养国际化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增设“国际学术交流”必修环节,加强国际交流学习活动,每年邀请10 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进行线上或线下授课交流,鼓励与支持在校研究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课程教学项目和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国际生培养能力提升和培养条件建设。
三、学位授权点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一)出台《郑州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奖励办法》、《郑州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
(二)针对教学案例开发、专业实践等活动给予稳定的奖励及业务开展经费保障支持。
(三)学院将根据需要适当增加管理人员,并在现有管理人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工,以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
(四)学院将在物理空间方面为本专业学位研究 生安排专门的固定教室,以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