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电子信息(0854)学位点《2022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公示

日期:2023-11-14 信息来源: 浏览量: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学位点研究方向

郑州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包含四个方向:集成电路工程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与系统、智能传感系统和信号电路与系统四个培养方向;计算机技术包括结构与高性能计算、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与软件服务、图像视频处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计算、生物信息计算与数字健康六个培养方向;控制工程包括机器人感知与控制、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智能计算与优化控制三个培养方向;人工智能包括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虚拟现实、机器智能与人机交互与自然语言处理四个培养方向。

(2)学位点师资队伍

学位点现有教职工302人,包括陈国良院士、邬江兴院士、王恩东院士、樊会涛院士、彭寿院士等领军科学家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6人(含讲席教授等柔性引进岗位),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252人,形成了多个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实现“院士运筹帷幄+国家人才具体指挥+青年骨干冲锋陷阵”的有组织科研大团队。

(3)学位点培养条件

本专业学位点师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相对较高,为导师配备了相应的工作场所和办公设备;在教学方面,课程设置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注重运用先进理念和手段进行教学方法提升;在物理空间方面,为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了专门自习室;在经费保障方面,为学生学习、实习、答辩等提供专门的经费支持;在日常管理方面,目前有 6名专职、3名兼职老师负责管理。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学位点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条件建设、科学研究工作、招生与培养等工作取得的成绩。

(1)制度建设

新制定了《郑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方案》、出台了《郑州大学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科研成果基本要求》等文件。

(2)师资队伍建设

新选聘研究生导师8人,鼓励和支持导师定期进修、参加会议和相关培训,鼓励校企双向交流, 扎实推进“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

(3)培养条件建设

邀请到国内外知名教授为研究生授课,搭建夯实专业基础、提高研究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国际交流平台;学位点负责的“中德智能制造方向的双学位”硕士班已经在学校的招生计划中单独列出,每年分配30名指标。第一批学生已于今年春季学期派出,赴德国学习。

(4)科学研究工作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计算机学科已成功进入全球前1%,成为学校第13个进入前1%的学科,也是河南省唯一进入前1%的计算机学科;成功获批智能集群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这是我省信息学科唯一获批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研究生培养

按照学校一流大学建设需要,进行了全部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审,完成了2020级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工作。分两批完成了2022级硕士研究生316人的远程在线复试及录取工作,其中包含河南省超级计算中心/智慧城市研究院和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等6个联合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复试工作;完成了2023级硕士研究生推免生的复试和录取工作。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位授权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集中专业实践开展有所停滞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省际流动存在困难,尤其是本专业学位点人员较为集中的集中专业实践活动无法开展。二是目前专业实践开展的经费支持不够稳定,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不够高。

(2)教学案例开发有待突破

目前,本专业学位点在学院及学校层面的教学案例入库方面均有较大进展,但国家层面的教学案例开发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本专业学位点设立时间相对较短,学院对教学案例开发的激励政策不够,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案例开发的动力不足。

(3)联合培养基地数量与质量有待提升

虽然联合培养基地的数量较多,但在本专业学位点各专业方向上分布不平衡,且高层次的基地目前还没有,还需要向省级专业实践基地申报方向努力。主要原因是与联合培养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合作程度有待加深。

四、学位授权点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对导师和研究生思想政治、 立德树人的提高和要求将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完善研究生高质量 培养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学位点研究生培养质量。

(2)严格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开题—实践考核—预答辩—盲审—答辩—论文审查)和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查。

(3)举办 3-5 次校级或省级学术活动和文化活动,扩大学生 视野和文化素养。争取更多省级、国家级研究生教改项目、精品课建设项 目合奖项。

(4)加强基地建设力度,促进产学研的进一步深入,将学生培养与岗位职业紧密结合。






版权所有 ©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