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教育 > 正文

    心理健康 第5期 打破刻板印象,拒绝贴标签

    时间:2025-01-16 浏览量:
    分享到:

    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过这种评价:“她这么瘦小,肯定干不动这个活”、“男生的心思不如女生细腻”、“他就是这样的人”。这些标签可能看似无害,但一旦被贴上,就很容易影响对一个人的看法,甚至束缚一个人的选择和发展。其实,这种现象有一个名字,叫刻板印象效应。

    1.刻板印象效应的心理学逻辑

    刻板印象效应是心理学中一个经典的概念,是指我们会对某些人或群体形成固定的印象,并以这种印象为基础去判断他们的行为、能力和特质。“刻板效应”这一概念是由心理学家沃尔特·李普曼提出的,他认为我们的认知系统天生倾向于“节约资源”,所以会对复杂的世界进行简化处理,这就表现为人们常常会对特定的人产生特定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人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别人,也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2.刻板印象的危害

    当我们被贴上某些的标签时,很容易自我设限,不自觉地向标签靠拢,觉得自己确实符合这些标签,从而错失很多潜能和机会。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刚上中学时连续几次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便认为自己不擅长学习英语,于是不断给自己灌输“我英语就是不好”的想法,以至于到现在看见英语还是会有抵触心理。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自我标签”可能源于过去某次负面的学习经历,但并非真正是自身的能力问题。

    刻板印象会影响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判断,可能让你的建议在工作中被低估。在遇到某些机会时,别人会认为你不适合做这件事,甚至连你自己也觉得自己不行。这些外界的偏见,进一步强化了刻板形象,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循环。

    3.如何突破刻板印象?

    首先,我们需要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某些认知是否来源于外界的标签?比如,“我口才不好”、“我情商低”、“我不细心”,这些观点是真实的还是别人的看法?

    接着,试着引导自己,思考自己是否曾经有过这方面相关的经历且做得很好、有哪些标签是不符合自己的?

    重新认识自己,用实际行动撕掉“标签”,打破刻板印象。试图说服别人改变对你的看法,不如用行动去证明那些看法是不准确的。比如,如果你被认为口才不好,那就多参与演讲或讨论;如果你被认为不细心,那就在交接工作时多检查一遍。

    刻板印象效应不仅仅发生在别人对你身上,也可能发生在你对别人的看法上。比如,你会不会在团队中觉得某位成员“能力有限”,从而不愿意给他机会?你会不会因为对某类性格的人抱有偏见,而不愿与这类人合作?试着用更开放的态度看待别人,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闪光点。

    如需心理帮助,请及时联系辅导员和心理委员,我们将为你提供帮助且保密。

    本篇文章部分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冒犯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方式 / CONTACT US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57号

    邮编:450001

    电话:0371-67785095(党政办) 0371-67785055(研究生教学办公室)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