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首页   正文  

我校在科技部2018年度“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立项上获得新突破

发布时间 :2018-01-17    阅读次数 :    信息来源 :科学技术研究院

近日,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传来喜讯,2018年我校在科技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申报中成果卓著。公共卫生学院段广才教授主持申报的项目“基于CRISPR技术的重大传染病防控前沿技术研究” (项目编号:2018ZX10301407)获得科技部重大专项正式立项,项目责任单位为郑州大学,立项金额1367.79万元;医药科学研究院张建营教授主持申报的课题“乙肝相关肝癌早期免疫诊断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课题编号:2018ZX10302205-004)也获得正式立项,立项金额为1041.72万元。这是我校在该类别项目申报上的新突破。

段广才教授带领团队自1996年始研究病原菌耐药,2007申报承担卫生部的“志贺菌耐多药的分子基础”科研项目获得卫生部科研基金,2013年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中主持承担重大专项“CRISPR系统和小RNA作为病原菌耐药和毒力分子靶标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圆满完成,该项目组成员经过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刻苦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次项目将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针对现有病原检测技术灵敏性不足、病原监测技术操作复杂、病原耐药及慢性感染难以清除等问题,基于CRISPR-Cas13检测技术、CRISPR分子分型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噬菌体改造技术、纳米微流控芯片技术、纳米磁性材料和纳米载体制备新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建立一系列基于CRISPR技术的重大传染病防控前沿技术。

张建营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致力于人类肿瘤早期免疫诊断标志物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尤其对肝癌等肿瘤相关抗原(TAA)和抗-TAA抗体作为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张建营教授是该研究领域国际公认的开拓者和领先研究者之一。前期研究结果已经获得大量可靠的实验室和临床数据,为肿瘤早期免疫诊断标志物和免疫诊断新技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项目(课题)的实施将形成传染病防控的研究团队,为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控的技术支撑能力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条: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
下一条:我校牵头申报的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