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南省科技馆、郑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科协)及郑州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象湖科学讲堂前沿科技系列第七讲《四千年前的“高科技”:解码中国古代青铜器》在河南省科技馆成功举办。讲堂邀请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郜向平教授作主题报告。河南省科技馆、郑州大学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郑州大学、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郑州市第56高级中学、郑州101中学以及郑州一中文清中学的师生现场参加讲座。省科技馆、河南科技报、郑州科技馆、焦作市科技馆、许昌科技馆等同步进行了线上直播,累计约4000人参与讲座。
郜教授从青铜器的基本概念切入,介绍了古代青铜作为铜锡铅合金的物理特性与其得名渊源,梳理了世界范围内青铜技术的起源与传播脉络,讲解了青铜铸造的核心工艺,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智慧与他们运用当时的“高科技”创造的奇迹。他指出,青铜器不仅是工艺杰作,更是三代社会政治权力、祭祀仪式与等级秩序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同时具有通天法器与政治工具的双重属性,往往在“祀与戎”的国家大事中扮演核心角色,以九鼎的象征意义为例,深刻总结了青铜器在中华早期文明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建构中的深远影响。
在互动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听众们踊跃提问。提出“为什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文化发展如此鼎盛,后期却逐渐被其它器物替代”“青铜酒器上的柱是用来做什么的”“五千年后的人们会如何对我们这个时代进行考古”等问题。郜向平教授以严谨细致的专业解答回应了每一个问题,并对广大青少年与历史爱好者的探索精神给予了肯定与鼓励。
此次活动旨在为中学生和公众提供接触前沿科技知识的平台,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对前沿科技的深入解读,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新兴行业,为未来职业规划提供参考,助力他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紧跟科技步伐,实现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未来,象湖科学讲堂将继续围绕更多前沿科技主题开展系列讲座,为推动科普教育、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为青少年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助力他们翱翔于科学的广阔天地。

郜向平教授作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