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郑州大学2025年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引才公告

    日期:2025-03-19 信息来源: 浏览量:


    招聘学科(包括并不限于)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35    软件工程

    0876    智能科学与技术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39    网络空间安全

    0854    电子信息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招聘岗位及支持条件

    (一)学科特聘教授

    设置学科首席教授、学科方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拔尖人才4个类型;

    总体岗位要求

    1.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身体健康,具备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3.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及学术水平相当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均可申报;

    4.拔尖人才申报人年龄要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申报人原则上不超过36周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申报人原则上不超过43周岁;

    5.业绩突出的博士后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拔尖人才岗位。

    支持政策

    1.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待遇,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平台建设费;

    2.协助组建卓越的科研团队、搭建与国际接轨的事业发展平台;

    3.提供安家费,享受学校公寓房政策;

    4.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符合条件的学科特聘教授还可安置配偶工作;

    5.依托学校申报并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可享受国家资助、河南省资助(1:1匹配国家支持经费额度)、学校经费叠加支持。

    学科骨干岗位支持政策

    1.国家事业编,教授职称;

    2.岗位年薪50-70万元;

    3.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10万元/年;

    4.充足的科研启动和平台建设经费支持(最高达1600万元,含国家、河南省配套);

    5.提供安家费不低于100-250万元(含国家、河南省配套),享受学校公寓房政策;

    6.额外为“高精尖缺”人才提供博士生招生指标不少于3个;

    7.协助组建科研团队,团队进人指标不受校内二级单位引进指标限制;

    8.支持不限额招收博士后,基本人员经费由学校全额保障。

    拔尖人才岗位支持政策

    1.国家事业编;

    2.岗位年薪40万元+;

    3.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元/年;

    4.科研配套: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不少于100万元;

    5.安家费50万元(税前);

    6.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河南省相关人才项目。


    (二)青年教师

    总体岗位要求

    1.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年龄原则上在38周岁以下;

    3.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系统的科研训练;

    4.择业期内的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

    5.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6.应聘者应满足相应的岗位业绩条件。

    初聘教授岗位支持政策

    1.国家事业编;

    2.年薪35万元(税前);

    3.安家费30万元(税前);

    4.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元/年;

    5.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30万元。

    初聘副教授岗位支持政策

    1.国家事业编;

    2.年薪25万元(税前);

    3.安家费20万元(税前);

    4.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元/年;

    5.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20万元。

    助理教授岗位支持政策

    1.国家事业编;

    2.年薪18万元(税前);

    3.安家费12万元(税前);

    4.学校缴纳社保、公积金等约6万元/年;

    5.科研项目费:自然科学类12万元。


    (三)博士后

    总体岗位要求

    1.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年龄原则上在32周岁以下;

    3.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系统的科研训练;

    4.择业期内的博士毕业生;

    5.身体健康,能够满足科研、教学工作的需要;

    6.满足合作导师和科研团队提出的具体业务条件和要求。

    支持政策

    1.执行工资+科研绩效+国家河南省拨款叠加发放;

    2.执行专业技术九级工资;

    3.科研绩效分为Ⅰ、Ⅱ、Ⅲ三个档次,Ⅰ档为税前20万元/年,Ⅱ档为税前10万元/年,Ⅲ档为税前6万元/年;

    4.国家博新A类28万元、B类18万元、C类12万元三档发放,中原青年博新创新人才20万元/年;

    5.博士后专项科研项目经费:自然科学类4万元;

    6.合作导师和二级用人单位还可根据求是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量补发绩效奖励,与学校待遇叠加;

    7.提供博士后公寓,发放租房补贴。



    (四)绿色通道岗位要求和支持政策请联系学院进行咨询。



    联系报名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371-67783097

    邮 件:rczpjsj@zzu.edu.cn

    网 址:http://www7.zzu.edu.cn/csai/



    学校简介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学校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多学科交叉发展、多元文化交融共生,传承和发扬“求是 担当” 的校训、“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3大学科门类;有3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5个ESI全球前1‰学科;有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微生物学、植物与动物学、数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地理科学19个ESI全球前1%学科。现有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2人,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154人次,教授891人,形成了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优秀青年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展望未来,郑州大学将秉持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办学,为广大师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这里有创新的氛围、优质的平台、和谐的环境,欢迎海内外英才加入郑州大学,共同书写一流大学建设的精彩篇章。



    学院简介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9年9月,与原信息工程学院合署。根据郑州大学一流建设需要,2021年10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独立设置,软件学院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合署,设立中共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委员会,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以下简称“超算中心”)党组织关系划转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管理。2024年1月,软件学院、超算中心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合署,党组织关系隶属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创建是学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依托。

    郑州大学计算机学科为ESI全球前1%学科。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自主设置交叉学科)3个学科,软件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工程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为国家专业硕士学位综合改革试点领域。

    学院与超算中心合署一体化建设,师资人才相互支撑资源共享,共计拥有教职工300余人,包括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天若教授、国家杰青徐明亮教授等在内的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0余人(含讲席教授等柔性引进岗位),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193人,自主培养了河南首位国家杰青/优青,形成了多个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实现“院士运筹帷幄、国家人才具体指挥、青年骨干冲锋陷阵”的有组织科研大团队。

    学院拥有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智能集群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作为重要学科力量积极支撑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学院依托雄厚的学科力量与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高端平台为依托、以特色优势学科方向为“横梁”、以专业(系)为“纵轴”的“π”型科教融合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支撑了知识体系、组织体系、平台体系“三位一体”的有组织科教融合。

    近五年来,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呈现跨越式发展趋势,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领域重点任务等国家级项目、省部级纵向项目和企业委托横向项目350余项,获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超2.2亿元,取得了一批重要标志性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国防效益,形成了纵向、横向、军工科研三足鼎立的良好发展态势。




    版权所有 ©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