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27日,郑州大学管理学院成功举办“AI工具赋能社科研究:从方法创新到论文突破训练营”。这场聚焦科研痛点的“实战赋能课”,通过“科研三角模型解构—AI工具实战—顶刊论文拆解”三大模块,为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实务工作者打通了“方法创新→论文突破”的全链条路径,现场反响热烈,学员普遍认为课程实用性极强。

微信图片_2025-07-27_220612_383

第一天:从“理论解构”到“工具落地”,让好想法变“可执行方案”

上午场:穿透现象找真问题,科研三角模型破解“方法论焦虑”

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姜红丙老师开篇即直击核心:如何用“科研三角模型”穿透现象本质?他系统解析了被《新华文摘》转载的“组合创新理论”,拆解AI在“问题发现→方法设计→成果产出”全链条的赋能逻辑——从“找对问题”到“做好研究”,让抽象的科研逻辑变成可拆解的步骤。

下午场:AI工具实战,现场解锁“智能找缺口”技能

姜红丙老师延续干货输出,聚焦研究问题的“有用性”与“可行性”。结合前沿理念与实战演练,深度挖掘并高效整合ima知识库资源,从而大幅缩短知识获取周期,优化研究设计,实现科研效率与产出的双维度提升,有力助推学员学术创新水平。

第二天:从 “顶刊拆解” 到 “编辑面对面”,手把手教你 “写出编辑无法拒绝的论文”

上午场:顶刊逻辑拆解,避开审稿“死亡红线”

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杜小云老师以《Habitat International》《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等顶刊论文为案例,运用独特的“逻辑拆解法”,带领大家深入剖析学术论文写作的核心思维,精准把握从引言到结论各章节的关键要点与表达范式,并揭示避免审稿拒稿的关键陷阱,助力研究成果以最严谨、最有力的方式呈现。

下午场:AI提效+编辑视角,双buff叠满!

郑州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国家社科基金骨干赵静燕老师聚焦“Co-AI理念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阐释人机协同如何重塑社科研究范式;课程中她系统解构“Co-AI理念”的内涵与实际价值,基于此深入讲解“基金申报的智能共创策略”,指导学员利用AI工具实现选题挖掘、文本优化与方案预评估等,旨在赋能学员提升论文撰写和基金申报效率,增强其学术竞争力。

777

《编辑面对面》环节,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海外人才岳辉老师作为国际权威期刊的编辑/青年学术委员,深度解构SCI期刊投稿的致胜方略,系统讲授精准解析高影响力期刊的遴选逻辑,精析审稿人推荐的科学策略,指导学员基于目标期刊的学术范式,遵循《作者指南》,定制文章架构与学术语言,并完备投稿全要件,从而提升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期刊的发表能见度与学术竞争力。

999 666

不止于 “培训”,更是 “AI +社科” 新范式的起点

培训结束,学员好评不断:“科研三角模型太实用了,困扰半年的选题方向突然清晰了!”“顶刊逻辑拆解,让我终于明白自己论文被拒的原因!”“编辑视角简直是‘学术核武器’,下次投稿心里有底了!”“AI重构论文框架,当天学当天用,实在太有效!”

本次训练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在“AI工具赋能社科研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未来,管理学院将持续深化“方法论——工具——场景”三位一体体系,打造覆盖学术研究、政策设计、商业决策的智能生态。

关注“郑大管院社会培训中心”,后续系列赋能活动等你来!